欢迎到 食药科技网 今天是
所在位置:首页 >> 食药宣言
食药专家携手 共创人类健康《宣言书》今日发布
0
2008-08-13 03:00:54

        2008527日,召开的全国食药产业发展专家座谈会(简称:5-27会议)上,由50位食药专家共同发起形成的食药专家携手 共创人类健康宣言书,经多次讨论修订,今日发布。

五十位专家携手并肩

 

食药专家携手 实现千年夙愿 弘扬食药文化 共创人类健康

 

宣言书

(二〇〇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辉煌灿烂,食药文化博大精深举世闻名。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均衡合理的膳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科学有效的中医中药是民族的繁衍之本。在东方广袤神奇的土地上。食药同功同源的认识可追溯到五千年前,其伟大实践已成为中华文化中不亚于四大发明的精彩奇葩。时光进入到崭新的新世纪,中华食药文明应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全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新的贡献。

自燧人氏钻木取火而进入熟食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先于其他民族告别了茹毛饮血的蒙味历史,开饮食文化之端。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教民农业生产,自采集渔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文明,同时创立医药。伏羲氏味百药而制九针,为医药学、针灸学之始祖。遂始食药结合数千年不解之缘。
 


夏末商初奴隶时代,伊尹以膳食之官,亚圣之才,为帝王之师,负鼎俎为汤烹炊,以烹调、五味为引,以滋味说汤而正天下,遂制汤液而始有医药之方剂,遂有食药同源之美谈。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多有华美诗句反映当时的饮食文化与饮食习俗。集西周礼制大成的《周礼》,即对王室制作和供奉的美食诸多精湛描述。而《周礼.天官》中即设食医之职,掌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疾医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汤医以酸养肯,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皆为当时仅见的成熟食疗原则与主张。并且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官员。

秦汉时期,辞赋浩瀚,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到枚乘的《七发》,从杨雄的《蜀都赋》到王褒的《幢约》,乃至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等字典,都大量记叙了当时的饮食物品与文化内容。而当时的许多大医学家同样善于以食代药。名医扁鹊早就总结出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的科学道理。《内经》更不乏食养之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以五谷为本谷盛气盛,谷虚气虚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治疗之时则药以祛之、食之随之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系统论述了食疗养生理论。西汉早期医书《养生方》、《杂疗方》、《五十二病方》中均有关于饮食疗法的记载。东汉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收录的三百多种药物中,食物和食物性药物达五十多种。同时代医圣张仲景,其著作《金匮要略》专列饮食禁忌专篇,提出饮食五味,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十分强调恰当运用饮食以健身祛病。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走向繁荣,食品制作、烹调和食疗的著述成批涌现。《膳馐养疗》、《神仙服食神秘方》、《老子禁食经》、《黄帝杂饮食忌》、《太官食法》、《齐民要术》、《肘后备急方》、《食经》、《食方》、《本草经集注》,从食疗到药膳,从畜禽到植草,群星璀璨,为世之瑰宝。

隋代虽短命,仍有饮食研究成果《谢讽食经》流传今日。盛唐与宋代,《艺文类聚》成为总结唐代以前饮食文化的宝贵典籍。《茶经》成为万世茶道之经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设有食治专篇,使食疗开始成为专门学科,明确指出: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对古代食疗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孟诜编写《食疗本草》,为我国第一部集食物、中药为一体的食疗学专著,共收集食物241种,详细记载了食物的性味、保健功效,过食、偏食后的副作用,以及独特的加工、烹调方法。其主张明显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此后的《食疗本草》、《食性本草》等专著都系统记载了一些食物药及药膳方。《食医心鉴》、《新撰食经》等则以阐释食疗复方为主。宋代官方组织编纂《太平圣恵方》、《圣济总录》专设食疗门,系统阐述各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山家清供》中有一中为阐述食疗内容,并精选多种食疗方。《养老奉亲书》则专门论述老年人的卫生保健,重点谈论饮食营养。

到元明清,药食著述更是层出不穷。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收载药物7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高濂《遵生八笺》,载保健性食品制作方法400余种。尤其永乐帝朱棣之《普济方》、《救荒本草》,亦对饮食疗法作了全面详细论述,并对应用药粥治病多有研究,为后世研究食疗提供了宝贵文献。其他如《茹草编》、《食物本草》、《野菜博录》、《食鉴本草》、《野菜谱》、《饮撰服食谱》、《多能鄙事》、《食物本草会篡》、《寿世青编》、《随息居饮食谱》、《老老恒言》、《粥谱》、《成方切用》、《本经逢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论》等书均有食疗记载。

近代以来,中华药文化与食文化由古而今绵延不尽,由内而外直接影响日、韩乃至东南亚各国,间接竟至影响欧、美及大洋洲诸岛国。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食药文化逐渐复兴。尤其改革开放春回大地,古老食药文明更有创新。国家先后公布百多种既为食品又是药品清单,为当今食药发展提供科学与法律依据。相关专著大量出版如雨后春笋,食疗古籍整理发掘似万木复苏。科研、医疗、制药、饮食部门多方配合,继承发展;党和政府、企业界、理论界遥相呼应,扬弃创新。研制成果源源不断走出国门,五洲四海皆叹中华瑰宝无与伦比。

   食药同源,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健康祛病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大作用,中国几千年来虽经无数次的天灾、疫情与战乱,但从未发生过象欧美那样几百万上千万人死亡的悲剧,缘于中国先进的药食文明。

药食互补,古圣先贤创造的先进文化为全人类的文明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如今许多国家与民族的科学膳食习惯与成果,多为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逐渐形成健康长寿之奇迹。

如今世界医药与生命科学空前发展,但中华医药与药食文明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无以取代,愈加闪耀着历史与时代的光芒。中华民族的药食文明大踏步地走向世界,不可抗拒地走向全人类的生命与生活之中。

然而遗憾的是,如今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现实:

中华民族伟大的食药文明并没有得到科学的继承与弘扬,不理智之饮食习俗蔓延不止,不科学之饮食文化倡导接踵而来;

其他国家与民族却将中华药食文明顶礼膜拜,科学继承,精心打造,运用于国民健康事业,获得了国民体质的快速提高。

我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缺乏有机结合,食药文明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产业化进程严重滞后,自己的文化遗产竟成他人专利;

而外国将中华文明精华发展成为民族产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占领了国际市场大半江山,竟将我发端与发源国甩在了后面。



我们沉思:
许多中国人形成了不科学的饮食消费习惯,单纯崇尚口感,何以变得不会吃饭;过分寻求刺激,非典与禽流感已训诫国民。

我们自省:
昔日贫弱加,被辱为东亚病夫;今天肥胖竞相,与东亚病夫何异?中华药食文明面临挑战,中华国民东亚病夫之冠难道再来不成!

我们发奋:
药食同源发端中华大地已有几千年历史,而食品专家与医药专家何不走到一起,为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新世纪掀起新的辉煌创造。

我们坚信:
药食两个领域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伟大结合,将和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一道,在全世界放射出新的异彩与光芒。

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没有健康体魄何谈民族之复兴;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繁荣的时代,食药文化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要走科技强国之路,食药科技亦是科技强国之重要根基。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歌猛进,科学发展观统领大局,全面小康社会加速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蓝图壮丽,需要全民族健康之体魄,需要大中华愉悦之精神。五千年文化继往开来,食药产业发展当逢盛世。

面对严峻挑战,能不慨然而起;千钧重任在肩,只有义不容辞。

今天,食品专家与医药专家历史性地并肩携手。
今天,食药文化与食药科技历史性地并肩携手。
今天,食药文明与食药产业历史性地并肩携手。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全民族兴旺发达而奋斗的热望与生俱来,永不磨灭;我们是人民哺育的专家,为报效祖国与人民而献身的热血汹涌奔流,生生不息。

功能食品,是中华食药文明传承的结晶。
科技创新,是实现食药文明振兴的根基。
产业化推动,是食药加速发展的通途。
市场化运行,是食药产业推进的动力。
我们的行动:推进政府行为与市场方式的结合,推进科研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结合,推进农林牧养业与工业加工制造的结合,打造连接城市与乡村乃至国际市场的庞大产业链条,建起高科技健康食品的宏伟产业构架。

为此庄严之目的,我们敢于否定多年之谬误;
为此神圣之职责,我们志向颠覆顽固之流俗。

我们愿与各级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社会组织、各类媒体、专家学者展开广泛合作,携手同心,为中华食药产业发展而努力奋斗;优势互补,为民族健康福祉而献出忠诚。

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站在了古圣先贤的膝下,如浸入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厚重底蕴,重温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倾听历史与未来的交响;
此情此景,我们仿佛看到了列祖列宗的踪影,如倾听黄钟大吕般华夏历史壮阔回声,追思民族医药文明万古流传,感受古老与现代的合鸣。

五千年食药文明气势磅礴,惊天动地,典籍浩然,神彩无穷,足可使我们豪情满怀,投入全身心传承弘扬;
逢和平盛世,国泰民安,党和政府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倡导以人为本,建和谐社会,鼓舞我们发奋图强。
先民先哲留给我们宝贵遗产,使我们有条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再接再厉,创造新的辉煌;
党和政府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弘扬食药传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方针、规划,我们更应不懈努力,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回首过去,我们深感骄傲自豪;放眼未来,我们更觉重任在肩。
前五千年,中华民族食药文明功德无可比拟;再五千年,伟大民族遗产一定会继续领世界之先。先人提出的未病理想已经提上议程,无疾终生将在我们的手中推向前进。全民族的健康长寿将会在今后不懈的追求中得到实现,大中华的快乐和谐一定能够成为现实。我们在前人的成就中续写民族新的奇迹,我们要为后人的安康发奋求索。一代接一代的奋斗是中华民族科学家的美德,百年千年万千的生生不息是中华文明屹立世界的风范。
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前五千年宝贵遗产弘扬而尽心竭力;我们要用自己的思想与灵魂,为后五千年的永恒辉煌而甘当路石。

五十名专家,象征五千年食药文化历史精粹,绝不会断裂精彩;
五千言宣告,昭示五千年博大精深重振辉煌,一定能传续万代。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