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 食药科技网 今天是
所在位置:首页 >> 饮食文化
从汉字与饮食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国传统美食的酸甜苦辣!
0
2021-04-12 12:19:42

       我华夏文明传承了数千年,不但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奇珍异宝,还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饮食文化。饮食融入了民族的血肉之中,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渐渐的饮食文化逐渐展露于大众视野,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将世间万物施以魔法,变成家喻户晓的美味佳肴,这便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了吧。汉字是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其不但稳固了我国的文化根基,还为我国饮食文化的壁垒添砖加瓦。本文将通过对汉字与饮食文化的角度,来为大家分析我国传统美食的酸甜苦辣。

一、主食文化,祥美之意

       传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类的饮食大多以食生肉为主,“饕餮”一字的产生也是源于古人的饮食文化,饕餮盛宴在后世也大多用于形容对事物肥美的描写。主食的出现推翻了这种茹毛饮血的饮食文化。牛耕时期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千奇百怪的主食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传统的稻米与粟米,还是后来进化的出的饺子与面条,都构成了我国传统且独特的饮食方式——主食文化

01.牛耕时代,稻与粮的交相辉映

      春秋时期耕牛的出现,使得我国正式进入了农耕时代,粮食出产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粮食的出产不单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还成为了战时的必备物资之一,通过巨大的粮食消耗可看出我国发展所依赖的粮食数量是巨大的。

    “粮”字的由来便是汉字对饮食最通俗的解释,正所谓“米”加“良”为粮也。“米”字的产生便是农耕时代田间形态的真实写照,如此“米”加“良”可谓是上好的米粮,是对人的生活与发展具有褒义性的一种食品,古人用自己独特的智慧让粮字的解释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也让汉字成为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先驱。

    “稻”字的由来便也是与这种粮食的形态息息相关,“稻”字是由“舀”字而来,“舀”字主要是对“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的细节刻画所产生的,“禾”字是古代早期对人的描写,两字组合在一起生成了“稻”,这便是“稻”字的由来。

      稻米伴随着我国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养育了我国世世代代的百姓,让这片炎黄大地中的人将稻米作为自己的初衷,对粮食的尊敬也随着历史传承了下来。稻与粮都具有果腹性,这也造就了农民丰收时的喜悦。稻米已然成我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汉字的发展虽有简化与改变,但是稻米中所弥漫的那种香气是千年来亘古不变的。

02.饺子汤圆,团团圆圆

      在白面产生前,饮食的发展路线是单一的,是不具备任何特色的。白面的产生不单带动了一方主食的多样性,还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渲染上了一层团圆之意。饺子与汤圆的由来便是古人的一种家味情怀,“饺”字的由来便是由偏旁“饣”与“交”字组合而来,但其的产生与古代的汉字有着一定的初入性。

      古人对“饺”字的解释是以张仲景的故事为主要原型,张仲景在伤寒肆虐的年代,通过将白面中裹入馅料从而做出“娇耳汤”的方式来对抗伤寒,“饺”的由来便是“娇”字的简写而产生的,但在后来人们对“交”字有了新的定义,这种定义下的饺子成为了我国北方不可或缺的一种饮食文化。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后来被用于过年期间的团圆,饺子也成为我国将文化、汉字、饮食统筹在一起的一种民间吃食,并一直流传后世。

      汤圆的发展对应着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思乡之情,从字面意思来看,汤圆更像是汤水与团圆之意的结合体。虽然汤圆只是在汤水中煮制的一种球状带馅物体,但是汤圆一词的命名却为这种食品增添了不少的深意,也印证了汉字文化对饮食传统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被我们铭记的。

二、肉食为“臭”,菜为“珍馐”

      我国的饮食文化中,最具历史性的便是食肉的果腹方式,肉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人类向动物进化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摒弃的生活方式。肉的种类随着时代的进步,数量也成直线增长,繁多的肉类在先祖们独特的烹饪方式下,逐渐变成一盘盘的佳肴。百姓对于食肉的热爱源自一种原发的动物性,这种动物性伴随着我国文化的发展,这当然也包括汉字的发展。

02.何为”臭”,何为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肉类是我们传统饮食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食品,肉类像是人世间的百味融合在一起一般,一直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样也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一种佐料。“肉”字是传统的象形字之一,由于人类在宰杀牲畜时,都会将牲畜分成两半方便装运,所以便有了“肉”字的产生。

      象形字的发展让古人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食材的形态,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字的艺术加工,换句话说是离不开象形字的产生,这种独特的字体形式让中国的传统饮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的味道,也是使得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传承千年的一种重要的媒介。

    “臭”字最早是用来形容刺激性气味,但是古人对肉类的加工过程中,无法让肉中原本的体味消除,这便产生了用“臭”来表示肉味的原始方法。调料的出现使得肉中的体质得以被控制,让我们得以品尝到肉本身的鲜味,但“臭”字的发展历程中,对肉类的描绘的这段历史被我们永久铭记了下来。

02.文字叙述生活——菜肴搭配

      菜谱的发展是现代食品制作的一种入门级的书籍,文字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字将食材的把控置于纸上,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别样的文学盛宴。食材的把控与相生相克都是古人积累下来的重要经验,如对牛肉的制法就有近百种,别样的烹饪方式赋予了牛肉不同的味道与回味,这都是靠着文字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文字对于菜品的关系仿佛有一种别样的情感纠葛,他们相互从对方身上汲取营养来维持自身的均衡发展。菜肴使文字更加通俗易懂,文字使菜肴更加生动形象,这都归功于古人的智慧与对食材的精准把控,才得以让我们读懂饮食中的别样情怀,并让我们学习到古文化的精髓与食材的烹饪方式。

      羊肉的制作过程中的膻味去除便是依靠着文字的功劳,古人借助白酒来达到去除膻味的目的,并通过文字的保留传于后世,才出现了我国现代烹饪肉类不可或缺的一项步骤,这种传承文化与美食的方式也同样被保留了下来。

三、调料百种,酸甜苦辣与人生百态

      调料的产生对于饮食来说是历史性的革命,调料帮助我们最大程度的汲取了饮食中的鲜味,其与食材的融合铸成了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调料的产生之路是极为坎坷的,其不单帮助食品在味道方面独具特色,还让人类口腔的满足感达到了巅峰。文字与调料之间的故事也是别具特色的,酸甜苦辣便是文字对调料的完美展现。

01.味精之味,炊烟之烟

    “味精”顾名思义,便是对味道至精的描写,也隐隐约约涵盖了一种浓缩的感觉,涵盖一丝精华的味道。文字对于味精的描写将其中隐含的深意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将人类舌尖上的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

    “味精”的产生便是从海水中提取出的一种化学物质,其最早名不为“味精”,实为“海草粉”,海草粉的由来便是文字对于调料来源的描写,是比较贴合百姓生活的解释方式。“味精”则是对近千年饮食文化的总结,说到底也是实至名归。

02.辛——痛觉感受

      辣味是百姓追求的一种舌尖感觉,“辛”字的由来大多数是食辣后的音译所产生,由于人在食辣后总是呈现出一种“斯”的状态,所以这也是辛字的由来之一。古人对辣也有着足够的执着程度,辛辣刺激也成为一种百姓不可缺少的人间感觉。

      辣字的由来有着一种民间传说,百姓将辛对于舌尖的束缚感称为辣,这便是辣椒的产生的民间传说之一。虽有种种传说,对辣的定义也有着各种方式,但归咎于辣字本身的民族文化是无法被摒弃掉的,小河汇成江海,辣味可通古今.....

四、总结

      无论是主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亦或是食肉方式的多种多样,都标志着饮食文化受到了汉字深远的影响。文字的产生不单推动着时代的变革与进步,还让我国饮食的精神脉络展现得淋漓尽致。

      饮食让我们更加的亲和自然,并且融入自然,文字教会了我们如何定义自然,无论是对自然的感情或是对自然的定义,都让文字与饮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才是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其养育了我们一方的风土人情,培养了独属于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


0
相关阅读